江西放生田螺在哪里,江西樟树市放生特大型野生胭脂鱼在赣江发现尚属首次

编辑:admin 发布时间:2024-02-14 浏览:266次

一、深圳什么地方可以放生甲鱼

1、胭脂鱼因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也是中国特有的淡水珍稀物种,近日,樟树市误捕到了一条长达112厘米的野生胭脂鱼,并进行了放生。



原来,曾兵和朋友在大码头这里经营一家鱼馆,经常会在附近渔民的手里收购河鱼,发现了这条怪鱼之后,曾兵意识到这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就把鱼保护了起来,并随即和市畜牧水产局取得了联系。

经过现场的比对,市畜牧水产局技术人员初步判定这有可能是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胭脂鱼,但是这么大的却是从来没有见过,在现场拍完照后,向省渔政局进行了通报,接到报告后,省渔政局立即派专业人员赶赴樟树,进行细致的专业分析。

经省渔政局局专业人员现场取样确认,这是一条长达112厘米,重达29斤特大野生成年雄性胭脂鱼,体色浅红,色彩斑斓,煞是好看,这条鱼身上没有伤痕,而且很健康,专家介绍,胭脂鱼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一般生活在长江水系,目前已经非常稀少,这种体型的胭脂鱼在赣江被发现,尚属首次。

放生赣江,无疑是这条胭脂鱼的最好归宿,也是对它最好的保护,经省渔政部门同意,在专业人员的悉心呵护下,这条鱼被顺利的放回了赣江,回归大自然怀抱。赣江发现成年野生胭脂鱼,说明经过限制捕捞、人工放生、加大查处等措施,再加上渔民的保护国宝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赣江珍惜鱼种群数量正在回升。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更何况是国宝,根据政策,热心市民曾兵等人将获得900元的奖励,在这儿我们也为像曾兵这样的好市民点个赞,同时也呼吁大家爱护国宝,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

2、天王殿气象庄严瑰丽壮观

3、南源山广利禅寺位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镇黄花洲,座落在一个地形奇特、环境幽雅的地方,据历史传说:八只鲤鱼上州,千重秀浪不休。更有广利一寺,人杰地灵难思。头枕千仞虎山。雌雄二师护行、龙头青蛙绕膝。大毛笔架手攀。金线吊葫芦,清泉甘露水等。形成佛啸龙吟,遍地黄花恕放,灵山一会同云。

4、广利禅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沪昆高速公路3公里,大广高带公路10公里,沪昆高铁宜春站10公里,2014年通车后至广州、上海仅需3小时。距宜春明月山机场20公里,2013年6月份通航,开通至北京、上海、深圳、厦门等航线。距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新余仙女湖20公里,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25公里,井冈山风景区200公里。

5、广利禅寺始建于唐,开山祖师为禅宗八祖马祖道一禅师之高徒道明禅师,距今有1200余年历史。2004年登记开放,现为宜春市十大重点寺院之一。

江西放生田螺在哪里,江西樟树市放生特大型野生胭脂鱼在赣江发现尚属首次

6、据记载,唐代有马祖法嗣道明禅师在此处弘法。史称袁州南源道明。洞山禅师到南源参访临别时,道明禅师曾嘱,洞山:《以学佛法广作利益》。洞山道《广学佛法即不问,如何广作利益?》道明禅师答:《一物莫违》。廖廖数语,留下了南源山千古佳话。后代禅人遂以广利为寺名。饱含着对古尊宿的深切怀念。

7、亿往昔,广利禅寺高僧辈出,宋时大居士杨大年推荐,受袁州知府之邀,临济宗第七世高僧,楚园禅师到此弘法。袁州籍的方会禅师追随左右。后正于临济宗衰微之时,荷担如来家业。创建杨岐山,杨岐宗。为临济宗之主流,逐渐形成《临天下》的势态,斗转星移,随经唐、五代、宋、元、明、清、民国七个朝代。僧伽数十代。兴衰有时,燃灯不灭,广利寺历经兴衰。

8、十年弹指一瞬间,党和政府决定落实宗教政策,恢复广利禅寺为宗教活动场所。迎来殊胜因缘。袁州区宗教办聘请中国佛协理事,江西省佛协副会长上证下通大和尚之贤徒悟舟法师来寺住持,法师满怀信心,大展鸿猷,在当地广大护法居士和各界人士的密切配合,鼎力资助下,正已建成大雄宝殿,天王殿,客堂,念佛堂,山门,往生堂,斋堂等工程,准备逐年完善各个殿堂。

9、悟舟法师,俗名卢佛民,1983年出生,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长胜镇新安村人。因从小受外公、外婆信佛影响。于1999年四月初在宁都县永宁古寺礼证通大和尚剃度出家。后一直跟随大和尚左右,九九年参加赣南第一届僧伽培训班,零三年受具足戒;零四年参加全省教职人员培训班;2012年参加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方向研究班研读。

10、2004年4月受袁州区政府统战部、宗教局聘请为广利禅寺住持。法师持正法如维修行,行、思、谈、稳、生、艰、俭。众愿供养,希相续。深受各级领导,社会群众,教内护法居士看重。与香港、广州、顺德、江西南昌、宜春等地护法结缘甚深。

二、呼和浩特公园放生金鱼

1、2012年3月在证通大和尚座下接临济宗法脉第四十七代传人。现任江西省宜春市宗教交流协会理事,宜春市佛教协会常务理事,袁州区佛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袁州区政协委员,广利禅寺住持。

2、佛教在线北京讯2014年9月10日,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由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以“行道立德济世利人”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将于11月25日至26日在江西省鹰潭龙虎山举办。

3、主办方首先回顾了2007年在西安和香港、2011年在湖南南岳举办过的两届国际性道教论坛,指出此次国际道教论坛是上两届论坛的延续和深化。本次论坛将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位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人士出席。

4、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蒋坚永介绍了论坛的意义和筹备情况。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道教植根于中华文化土壤,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主张尊道贵德、天人合重生贵和、抱朴守真等,既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同时也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蒋坚永指出,道教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生根,在我国以及海外华人华侨中信仰群体庞大、影响深入。蒋坚永表示,通过举办论坛,展示道教独特的文化魅力,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中华道教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扩大其在世界上的影响,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为中华文明传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福祉作积极贡献。蒋坚永还介绍了这次论坛的办会理念,表示要坚决按照国务院有关论坛庆典活动的要求和国际会议惯例安排会议各项活动,力求精简、高效,简化形式、注重内涵,达到既隆重庄严,又简洁质朴的效果,高质量办好论坛。

5、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在发布会上谈到,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而道在人身上的体现则是德。论坛主题为“行道立德、济世利人”,就是要躬行践履道教的教义思想,充分发挥道教的正能量。他重点介绍了论坛五大亮点:一是本届论坛举办地龙虎山为道教发源地之是道教正一派祖庭所在地、历代天师居住的地方;二是本届论坛突出道教文化本色。论坛开、闭幕式将凸显道教元素,音乐、武术、祈福法会、养生演示人员大多来自道教界。增加了《道教养生方法精粹》一书的首发式,安排了道医义诊活动等;三是本届论坛更具有国际性和广泛性。论坛共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韩国、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道教修炼者、道教文化爱好者、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出席。四是本届论坛更加注重用好新媒体。主办方为本次论坛特别制作了网站专题,开通了微博,利用网络新媒体即时宣传论坛进展情况,扩大社会知晓度。五是本次论坛更加注重挖掘“可视性”。主办方安排了三场电视论坛,分别为“文化之道”、“养生之道”、“天人之道”,特邀著名高道大德、专家学者、社会贤达参与,共同探讨交流道教的诚信理念、慈爱思想及生态智慧等。

6、江西组委会主任、江西省副省长胡幼桃在发布会上指出,江西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是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也是人文福地,山川秀美,文化底蕴深厚,特别是佛道教文化历史悠久,祖庭众多。江西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龙虎山被誉为“千年道教祖庭”。第三届国际道教论坛在鹰潭龙虎山举办,对于赣文化传播、道教思想建设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江西组委会在吸取前两届论坛所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主办方的要求,紧扣论坛主题、宗旨和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筹备工作,提供高效和优质的服务,力求论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精彩纷呈,确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7、崇庆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仰天岗森林公园九龙坡。原址新余老县城西门外百步许的地方,即今新余钢铁公司苗圃内,由于寺近龙泉,故又称龙泉山,为清代穿斗式单檐木结构。

8、崇庆寺创建于隋朝大业(611),初名唐兴寺。当时江西是禅宗的传法中心。仁寿年间(601-604),禅宗三祖僧璨在毗邻新余的吉州传衣法给四祖道信,道信居赣20余年,曾开法传徒于吉州。就在四祖接受衣法后的大业年间(605-618),邑人唐兴舍宅为寺,取名唐兴寺。宋开宝年间(968-976),改名安和寺。太平兴国五年(980),太宗赵炅赐额“崇庆寺”。

9、元代中后期,崇庆寺进行了维修。新余籍诗人傅若金在他的两首纪游诗中,盛赞崇庆寺“绀柱明蛛网,青莲映玉台”、“半岭晨飞锡,诸天昼雨花”的庄严妙景。元末壬辰年(1352)寺庙毁于兵刀之乱。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前天王殿、大雄殿、后毗卢阁、花雨台、左右钟鼓楼,东接兰堂书社,西枕木鱼山冈,最为一邑之胜。邑人刘松有联句咏曰:“龙泉寺古山连郭,花雨堂虚月到钟。”极赞崇庆寺的高古之美、月夜之美以及钟声之美!

10、那个时候,佛寺还发挥了辅助教育的功能,寺庙往往也是一个又一个穷书生发奋读书的栖息之所、圆梦之地。新余籍历史名人——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张固就与佛教寺院特别是崇庆寺结下了不解奇缘,留下了出尘之人与读书之人相识相知、携手共修毗卢阁的佳话。这位出尘之人就是明代前期崇庆寺的一个住持,为巢溪张氏子,号岩石,性恬适,有古人风。他禅修自足,以如来相证如来果。张固入仕前常来寺中,认识了岩石,与之过从甚密,岩石常劝张固读书砺行,劝到了谆谆不倦的程度。张固体谅、感激他的真诚,顺从其意,更加刻苦读书。明宣德八年(1433)张固考中进士。后两人合计整修毗卢阁,以示不忘。张固捐资命匠,岩石负责施工,数月之间,便告竣工。游观其中,只见毗卢阁前接大雄宝殿,西枕本寺之木鱼山,后临雨花台,东映乎本寺之兰堂书社,四境联络,巧若天成。张固喜不自禁,携岩石之手说:“师前以此居我,我兹还以为老师憩息所,即此写相识,快乎不快!”岩石说:“必刻石以垂不朽。”于是张固挥笔写下了《重修毗卢阁碑记》,刻石立于毗卢阁前。尔后,太仆丞张春曾经傍晚登临毗卢阁,赋诗赞美“夕照崇庆寺、月映毗卢阁”的妙景,有“攀林踏阁招同调,步月看云非异乡”之句。明崇祯年间(1628-1644),又增建武当行宫与寺后。明末清初,屡经兵燹,殿庑十存一二。


参考资料

标签:

Copyright 2019-2030 科学放生 科学放生网网站地图sitemap.xml tag列表